:::

藝文活動

:::

全球城市、世界主義與華語電影:孫紹誼電影講座_1021_2015

講座/工作坊
張貼人:網站管理員公告日期:2015-10-21
孫與張







全球城市、世界主義與華語電影

- 記10/21孫紹誼電影講座 -






臺北醫學大學「人文與藝術講座」在2015年10月21日邀請到孫紹誼教授主講〈全球城市、世界

主義與華語電影〉。孫紹誼教授於美國南加州大学(USC;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)

取得文學及電影博士學位,目前任教於上海戲劇學院電影電視學院。除了國際亞洲電影促進協會

理事外,先後擔任多個國家的電影節評審要職,同時持續以中英文發表、翻譯有關電影和文學的

相關研究著述。


下午三點,螢幕上「神經影像」(neuro-image)的標題立即吸引了誠樸廳滿場170幾位師生的

目光,運用先進的現代神經醫學造影技術捕捉人們腦海中的浮光掠影,將會串接、呈顯出什麼樣

的電影畫面?以這個新穎而富想像力的開場,孫教授回溯電影發展的簡史,將大家的目光由二十

世紀初的電影世界性時期(以黑白默片《盤絲洞》為例),帶向1920年代開始興起的「民族電

影」風潮。伴隨著1927年有聲電影的發展,文化的個殊性逐漸促成了電影的地域化。從西洋電影

和華語電影中幾個類同的角色(Shirley Jane Temple與《壓歲錢》中的可愛童星、卓別林與『王

先生』、Laurel and Hardy與『王哥柳哥』等等),以及電影中女角男裝的「化身形象」所引發

的時尚風潮現象來看,受觀眾喜愛的表演型態一旦交滲入不同的文化環境,對電影的思考不再只

是「說什麼故事」、「怎麼說故事」的技術探討,而加入了「說誰的故事」、「是誰在說故

事」、「誰能代表說『我們的故事』」這類牽涉到文化、政治的權力問題。孫教授繼而指出,透

過新一波的電影全球化,跨國電影工業成熟的同時,影像技術和媒體的門檻卻也漸漸消失而普

及,跳脫「華語電影」的稱謂與文化霸權論辯的框架之後,我們已經進入一個「說話的權力」相

互交織紛陳的時代。兩個小時緊湊而精要的講述、展演及討論,留下許多令人意猶未盡的思考線

索,也讓我們更加期待下一次的人文藝術饗宴。









最後修改時間:2018-01-29 PM 12:27

cron web_use_log